近年来,随着中拉关系逐渐升温,中国拉美研究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蓬勃而出…
麦沛宜 郭存海 白瑞东
中国智库(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高校(如南开大学)对拉美地区的研究已有几十年历史。然而,随着中国在全球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面临可能越来越大的风险,中国正寻求扩大和提升对全世界的了解,包括对拉美地区的了解。
从2010年左右开始,在一系列新政策的推动下,中国成立了越来越多高水平的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同时期成立相对较早的一些拉美研究机构,如天津外国语大学拉美研究中心和西南科技大学拉美研究院,是迄今仅有的两家获得中国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资格的拉美研究机构。目前,中国共有近60家专注于拉美地区研究的机构,但这些机构在规模和能力上千差万别。这些机构主要分布在中国一些沿海大城市,不过近几年已经拓展到内陆省份。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从不同角度对拉美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爆发,拉丁美洲因和亚洲、非洲有着相似的历史轨迹和发展历程,而一同被视为“第三世界”。
尽管拉美研究本身不被视为一门学科,但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这段时期,拉美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一小批中国学者的特别关注。拉丁美洲研究所(ILAS)是中国第一家致力于拉丁美洲地区研究的机构,这家成立于1961年的学术机构最初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大约同一时期,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和复旦大学等几所高校也开始关注拉美地区的研究,三所大学都开设了拉美历史的课程。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亦即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20世纪70年代后期,有关拉美和其他地区的研究再次受到关注,但受到关注的原因与之前完全不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别和区域研究主要是由政治和意识形态推动的;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其国别和区域研究主要是基于寻求建立经济伙伴关系、落实改革政策而做出的选择。整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