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拉美的互动从实质上来说一直是“一带一路”式的…
白瑞东
经过数月的期待,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最终将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涵盖在内。随着各种推测的尘埃落定,如今是我们对“一带一路”的到来及其将给拉美带来的影响进行一番评估的时候了。
拉美进入“一带一路”视野
过去几个月,中国领导人为将拉美纳入“一带一路”范围一直在努力进行调整,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今外交官们提起这一地区,总是将其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以及“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参与方”。这一说法是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与阿根廷总统毛里西奥·马克里的会晤中首次提及,并且出现在中拉《“一带一路”特别声明》里。该声明在2018年1月的中拉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上通过,将“一带一路”倡议视为中国与拉美之间“为实现互利合作而搭建的新的平台”,并且重申了中国“邀请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加入”该倡议。
邀请,中国还开始通过双边“‘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正式将单个拉美国家引入该倡议。截至2018年6月,与中国签署双边协议的约70个国家中有4个位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
第一个签署双边协议的拉美国家是去年才与中国建交的巴拿马。接着是安提瓜和巴布达、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以及最近签约的玻利维亚。尽管这些协议的内容还不得而知,中国如何将拉美国家有机融入“一带一路”蓝图也有待观察,但越来越多拉美国家的加入让中国逐渐将该地区纳入其庞大合作计划的愿望更加坚定。
“一带一路”:新瓶老酒?
有意思的是, “谁加入”和“谁没有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性可能被夸大了,因为很长时间以来中国在拉美的活动从实质上来说一直是“一带一路”式的,只不过没有加上这个名义罢了。
“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基础设施投资和发展十多年来一直是中国进入拉美的主要方式。2005年以来,中国对拉美的“国对国”投资达到1500亿美元,其中约270亿美元是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包括哥斯达黎加的公路、阿根廷的铁路以及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港口。整篇文章